■ 邓瑜
学党史: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这是两次进藏工作、以身殉职的孔繁森生前用以自勉的座右铭。在写给女儿的信中,他说:“爸爸快50岁了,我要在今后的岁月,加倍多做点儿工作,给人民给社会多留点东西。”他不但要求自己为社会作贡献,对孩子也是如此要求。女儿考上大学后,他在信中说:“你考上了大学,了却了爸爸盼望已久的心事。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是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
悟初心:
珍珠和泥土,在世人看来,并无可比之处。孰贵孰贱,一目了然。甘当泥土,不羡珍珠,这种甘于平凡、勇于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
珍珠因为光泽诱人,价值昂贵,所以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甘当泥土的孔繁森,却从没有这样的顾虑。1992年,他调任阿里地委书记。这是西藏最为艰苦的地方,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别人向上级打了40多封报告请求调离,他却始终坚守,甚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茫茫雪域高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他看来,越是边远贫困的地方,越需要踏艰履险、拼搏奉献,否则有愧于党和人民。他的奋斗确实如泥土一般的朴素平凡,然而正是这朴素平凡的泥土,为当地人民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
泥土与珍珠的选择,是大我与小我的抉择。从孔繁森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心有大我,就不会囿于小我;胸怀至诚,就会选择奉献担当。事实证明,一个人一旦有了大我大爱的崇高思想,就能许党报国、赤诚奉献,就能在艰苦面前“甘之若饴”,在得失面前“安之若素”,在名利面前“淡之若水”。反之,不是珍珠却偏要自诩珍珠,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计较于小我的利益得失,就会争名逐利、精于算计,甚至挖空心思、违法乱纪攫取私利。
许党报国、赤诚奉献,从来都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一件又一件小事的叠加,一次又一次奉献的汇集,一次又一次担当的累积。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党员的担当奉献,我们开创并倾情为之奋斗的事业,才得以爬坡过坎、蒸蒸日上,不断开辟新的境界。奋进道路上,奉献的意义更为凸显。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矢志奋斗、甘于奉献,我们一定能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书写新时代的更大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