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唐卡起源-起源
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
建于公元641年松赞干布时期,昌珠寺的镇寺之宝,由乃东王后出资制成的一幅长达2米,宽1.2米,主体用29026颗珍珠及各种宝石,镶嵌而成的珍珠唐卡“观音憩息图”。
山南昌珠寺镇寺之宝、西藏珍贵文物唐卡《珍珠观音菩萨憩室图》,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这幅用珍珠串成的唐卡,长2米,宽1.2米,使用珍珠29026颗,共计26两之多。唐卡上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两颗、蓝宝石一颗、松石0.55两、黄金15.5两、其它宝石0.55两,目前为止,尚保存完好。是西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文物遗存之一。
珍珠唐卡-工艺
珍珠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将颗粒均匀、饱满的珍珠、珊瑚、绿松石等进行打孔后穿成线,缝制在经过上浆、打磨的布面上。制作珍珠唐卡,要求制作人员必须为两人以上,佛像身体比例协调,五官端正。此幅唐卡复原于昌珠寺珍珠唐卡的工艺。
珍珠唐卡-存世发展
明代唐卡存世量稀少,18、19世纪的清代唐卡占据主流。过去,国内藏家出于信仰去请唐卡,一旦收到年代早的唐卡精品便视作福报,再难出手。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58-125927的绿度母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