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关于珍珠港事件有着很大的争议。这个争议的点在于,是否是一个阴谋。因此,鉴于如此争议,也是形成两大阵营。其一,珍珠港事件就是日本趁美国不注意,扩大战场的偷袭事件;其二,珍珠港被轰炸,其实就是美国人的阴谋。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第一种说法更为合适。但在众多日本人,包括当时的重要政要人物的眼中,他们却有点偏向于第二种说法。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呢?
为何在日本人的眼中,这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偷袭,而是掉入美国预设的阴谋中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此次事件发生前,日本对珍珠港制定的众多战略意图,没有一项是达成的,这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此次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便是来源于山本五十六,在他的计划中,此次袭击珍珠港,其一击沉三艘航母,其二在准备袭击前半小时对美国宣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日本袭击珍珠港的时候,三艘航母“恰巧”不在,而宣战通牒被无故推辞近一个半小时。这便让山本五十六的宣战,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偷袭。
正是得益于这两个“巧合”,才出现了美国阴谋论的说法。尽管美国曾出台文件,解释宣战、航母等原因,但依旧无法抹除人们心中的困惑。当山本五十六得知这一件的事情以后,淡定地说了一句:“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当然关于美国阴谋论的说法的“证据”,不止于此。如战前美国调派众多医护人员前往珍珠港;将有战斗力的飞机调往偏远机场,而中央机场却是一片空白;日本偷袭成功后,美国打捞,并修理军舰的速度是那么的“熟练”,甚至不需要考虑,直接进行安装即可。
在众多疑点的加持下,美国成功成为“阴谋论”的主角。珍珠港被炸,其实就是罗斯福的苦肉计。这是为何呢?事实上,当时的罗斯福非常明白此时的轴心国有多么强大,尽管此时的美国已经对同盟国进行一定的援助,但必要的后续计划,仍无法实施。
此时的罗斯福,迫切地需要一个契机,来推动援助计划的实施。若不然,等轴心国灭掉其他国家以后,美国将是下一个目标。故而,此时日本适时地偷袭珍珠港,给了罗斯福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并在这个机会下,建立一个新型的美国。不幸的是,罗斯福的愿望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