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珠网 - 珍珠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焦点资讯 | 政策法规 | 市场动态 | 市场分析 | 企业报道 | 名企动态 | 珍珠美容 | 珍珠知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珍珠港事件后果及影响
W.biz | 商业搜索

珍珠港事件后果及影响

信息来源:iopoo.com   时间: 2019-03-13  浏览次数:244

珍珠港事件,日本称之珍珠湾攻击或夏威夷作战,是日本海军于1941年12月7日(美国时间)对美国海军夏威夷领地珍珠港海军基地的一次突袭作战。

攻击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与美国的外交冲突。日本自1937年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后,长期无法脱身,经济也每况愈下;为了继续对中国的战争,日本国策逐渐走向夺取他国资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从法属印度支那撤军,并连同荷兰与英国停止对日本出口石油。由于石油是日军继续战争之必备要素,美国此举令日本最终决定南进夺取英国与荷兰资源丰饶的殖民地;同时也因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势必干涉,因此必须致命地打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令日本在南进取得成果、巩固势力后,能在有利的条件下和美国和谈。为此,山本拟定攻击珍珠港的计划。

珍珠港事件后果及影响

珍珠港剧照

日本海军派出6艘航空母舰、共300多架战机的兵力,分为两波攻击。由于美军受到奇袭,日军取得重大成果:击沉及重创美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摧毁188架战机,造成2,402人殉职和1,282人受伤。然而,日军之胜利并不完全:岛上的发电站、维修设备、燃料和指挥总部大楼均未被破坏,未来海战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舰均不在港内。即使如此,和美国的损失比起来,日本损失甚微:仅损失29架飞机和5艘袖珍潜艇,共65名士兵阵亡或失踪,并有一位日本潜艇乘员被俘虏。

这场军事攻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由于日本这次先战后宣的行动,美国公众舆论愤怒不已,全国自孤立主义转为支持参战;而欧洲的德国和意大利以及其他欧洲轴心国如匈牙利也对美国宣战,美国因此也加入欧洲战场。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给予各个反轴心国阵营大量的资源,导致轴心国最终灭亡。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发表著名的《国耻演说》,声称12月7日是美国“活在耻辱中之一日”,后来成为该国的纪念日。

珍珠港事件后果及影响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文件

国际反应

自珍珠港的攻击行动后,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总统在国会说道:“日本这次没有正式宣战,卑鄙的攻击会永远承担不名誉的罪名...美国人民必然获得最后胜利,我们不单要尽力防卫,更要使这种卑鄙的行为再也无法危及我们……我们将会获得最后胜利,愿上帝保佑。在此本人仅要求国会宣布‘参战’。”美国国会以只有一票反对,通过了对日本的宣战。罗斯福立刻签署了宣战书,他称12月7日为一个“国耻日”。美国政府继续和加强了军事动员并开始将其经济转化为一个战时经济。

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在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希特勒在国会说道:“德国在亚洲的盟友正给予行为不当的美国重重的一击”,于是德国在12月11日与意大利王国一起对美国宣战,不久德意的盟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也对美国宣战。从轴心国协议来看阿道夫·希特勒没有这个义务,但还是这样做。这更加激怒了美国人民,使美国可以更加明显地支援英国。这也使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回答拖延一段时间。美国的参战使盟国获得巨大的工业生产力,英国即时解除被邓尼兹潜艇舰队断绝物资的危机;苏联则争取到在德国巴巴罗萨行动后,将工业转至乌拉山恢复生产的时间;两国也获得能够对德国反攻的大量物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甚远。

珍珠港事件后果及影响

山本五十六

背景及影响

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已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沼当中,4年来耗费大量资源但无所进展,各殖民地的收成与经济都不好,日本开始寻求其他地方的资源以进行长期战争。1940年7月,日本声称为了截断重庆国民政府自中南半岛获取国外军援,趁法国向德国投降时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以夺取更多战略物资,但此举使得控制缅甸和马来半岛的英国感到日本扩张的威胁。1941年7月24日,美国罗斯福总统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与中国的军队,接着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其中对日本来说以石油与钢最为重要),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也跟进。此政策被日本称为ABCD包围网(取自美、英、中、荷四国之英文缩写而成),出口禁运使向来依赖美国的日本受到重大打击(其中石油与钢铁的禁止输入对日本的影响最大)。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也显示不排除武力干预的可能性。在日本试图以外交谈判解决却接连碰壁,德国进攻苏联,南进无后顾之忧后,大本营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的可能性。

自美国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巨大牺牲却未取得相应利益,这导致美国本土孤立主义的兴起,希望美国不牵涉在国际的斗争中,从而促成了中立法(1930年代所通过一系列法案的总称)的制定。1935年中立法禁制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但法案并没有禁止原材料(如钢和石油)的交易。1936年2月通过的中立法,堵塞了1935年中立法的漏洞,禁止了战争原材料和向交战国给予贷款和记账。1937年的1月和5月分别通过了两条中立法案,中立法原本只针对国家之间而不是国家之内战争。在共和党参议员范登堡的支持下,法案收紧了美国企业和个人对参战国的协助,甚至禁止美国公民乘搭参战国的船只出国。1939年中立法从早前的中立法改善过来,以回应纳粹逼近民主西欧的危机。法案容许以现购自运供应所有参战国。由于英国和法国控制海路,法案将对她们受惠。但是法案禁止美军舰只进入战区,美国公民则继续被禁止乘搭参战国的船只。

同年7月,第二次中日战争(七七事变)全面爆发,罗斯福总统因为同情中国,便以中日双方从未正式宣战为由,企图不执行中立法案,以便工业贫乏的中国采购美国军火。此举遭美国国会的孤立主义派反对,罗斯福不得不作出妥协,继续禁止美国船只运送军火到交战国,但允许英国船只运送美国军火到中国。罗斯福并作出了防疫演说,呼吁国际社会“检视侵略者国家”,实为不点名批评日本。中立法的影响通常是被认为相当负面的。因为条文不分侵略国和受害国,单纯以“交战国平等地对待。这些法例亦限制了美国政府协助同盟国对抗轴心国的力度。在1941年日军历时持续一个小时50分钟对珍珠港的空袭后根据租借法案删除了以上的中立法条例。

租借法案对盟军在二次大战取得胜利有直接影响。特别是美国于1941年12月参战前,英国、苏联等盟国在战略物资生产皆处于下风。而在美国正式参战后,租借法仍然继续为盟国提供物资,一直至1944年。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联邦国家(占约60%,调整后约占58%),其中的英国(占约45%,调整后约占40%)、苏联(占约22%,调整后包括英联邦国家转交的约占总比例的32%)、自由法国、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超过480亿美元。

另外珍珠港事件后普通美国籍日本侨民也受牵连,超过十万日裔美国人遭到不公正待遇,在美国西岸的日裔美国人全都被强制迁徙到拘留营,这些拘留营一般位于各州最贫瘠、荒芜的土地上,四周围着铁丝网和瞭望塔。1944年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在是松丰三郎诉美国案做出一项判决,认定强制日裔美国人从太平洋沿岸地区迁移的命令为合宪。这一判决在后来也成为了美国最高法院史上最为人抨击的判决之一。不过,1987年10月,美国国会给予日裔总额不超过5亿美元的赔偿。1988年4月,又通过决定将赔偿总额提高到不超过13亿美元。1988年8月10日里根总统就二战中日裔美国人的拘留营一事正式道歉,承认当时将日裔居民看成“外来的敌人”是出于战时的狂热和偏见,宣布给予曾经被关在拘留营中且仍在世的日裔美国人每人两万美元的补偿。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珍珠网证实,仅供您参考